第(3/3)页 “另外,此人当博览群书,能言善辩,方能不辱使命。” 赵佶听后,皱眉沉思。 皇室中人...博览群书,能言善辩...好像还真有一个! 康王,赵构! 赵佶看向侯蒙,试探问道:“爱卿,你觉得,康王如何?” 侯蒙心中中意的人选,也是这位康王赵构,当即连连点头:“官家明鉴!康王博览群书,能言善辩,且心性刚直,可堪大任!” 赵佶大喜,当即命宦官,去将九王爷康王赵构请到金銮殿上来。 不多时,身穿幞头,身穿圆领袍,腰系革带,足蹬靴履的赵构来到金銮殿,跪倒施礼:“儿臣赵构,见过父皇。不知父皇传召儿臣,所为何事?” 赵佶看着自己的九儿子,道:“皇儿,今日召你前来,是想让你去办一件差事。” “你若是办成了...朕加封你为康贤王,可剑履上殿,入朝不趋,赐食邑五千户!” 台阶下方,赵构心中,翻起惊涛骇浪。 康王和康贤王,一字之差,天差地别! 大宋立国以来,能够在封号中,加进一个“贤”字的,不过寥寥数人而已。 更让他心动的是,剑履上殿,入朝不趋,食邑五千户。 这都是前所未有的荣宠! 父皇赵佶子女众多,他不过排第九,若无特殊机缘,这辈子与皇位无缘,还不如多积累资本,以后日子还能舒服点儿。 当即以头触地,朗声高呼:“儿臣多谢父皇恩典!” “父皇但有差遣,儿臣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!” 赵佶很满意,站起身来,语气激动:“皇儿,朕封你为钦差,替朕去一趟水泊梁山,与那贼寇之首武松议和,顺便...将你的兄弟姐妹接回来...他们滞留在贼寇手里,太久了...” 赵构闻言,大惊失色。 他虽久居深宫,可梁山贼寇的凶名,还是听过的...之前武松马踏东京,若不是他贪玩外出,恐怕也被擒了... 这哪是去议和啊...这是去送命啊... 可他已经答应了这趟差事了,又能怎么办?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