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父皇赵佶当年不也是机缘巧合,阴差阳错才坐到这个位置的吗? 想到这,赵构整理了一下衣冠,迈步走出书房:“既然是蔡太师门人,孤王亲自迎接!” 一边说着,一边朝着大门方向走去。 门外,张邦昌一身圆领袍,腰间白玉带,脚下黑色官靴。 打扮的衣冠楚楚,却怎么也看不出人样。 如果武松在这,就会知道,四年后,正是这张邦昌,协助金兀术将赵佶父子骗出东京城,被金兀术生擒,当了留学生。 在他身后,十多个身穿太师府下人服饰的小厮,手里托着托盘。 就在这时,大门打开。 张邦昌转头看去,以为的院公来召自己进去,却见身穿圆领袍,腰间扎着宝带,仪表堂堂的赵构走了出来。 张邦昌大惊失色,赶忙跪下行礼:“小人张邦昌,不知康王驾到,有失远迎,还请恕罪。” 赵构想要拉拢人心,哈哈大笑:“张干办果然是一表人才,怪不得蔡太师一力推荐。此次赴梁山议和,你与孤王可要守望相助,共同完成大业才是!” 说着,吩咐院公将张邦昌请进书房。 到了书房,张邦昌献上蔡京礼物,言明蔡京意思。 蔡京恼恨梁山斩杀他儿子、女婿,不想议和,所以希望赵构能够从中作梗,搅黄此事。 赵构一听,心中也是嘀咕。 父皇交代此事,若是办不好... 转念一想,梁山贼寇可跟其他贼寇不一样...别的贼寇,多少还会有些想要依附于朝廷的想法。 梁山这伙贼寇...巴不得立刻跟朝廷为敌! 就算他使尽浑身解数,也不见得能成功。 那又何必纠结? 只要表现的桀骜不驯一些,便可搅扰议和,父皇那边也不会太过于怪罪,还能收获蔡京的人情,何乐不为? 赵构右手轻轻敲打桌面:“张干办,父皇命我等去梁山,与贼寇议和,此事事关重大,宜早不宜迟...” “按孤王的意思,咱们轻车简从,明日一早出发,如何?” 张邦昌哪敢不听,立即答应下来,回太师府准备去了。 第二天,清晨。 张邦昌和赵构率领五百士卒,拉着十多辆马车,打起“大宋康王构”的旗号,浩浩荡荡朝着梁山进发... 第(3/3)页